中国历史上唯一的黄姓贵妃:两位命运悲惨的女子
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,只有一位黄姓女子曾登上贵妃之位,她就是南宋光宗赵扩的妃子黄氏。有趣的是,关于黄贵妃的说法曾引发过一些误会。有人曾提出商纣王时期也有一位黄贵妃,但事实上,商周时期并没有贵妃这一封号,而且正史中从未记载过纣王有这样一位妃子。这个说法其实源自小说《封神演义》中的虚构人物——黄妃。
在《封神演义》的故事里,黄妃的命运十分凄惨。作为大将黄飞虎的妹妹,她因嫂嫂贾夫人被纣王和妲己设计害死,愤而找纣王理论,结果被残忍地从摘星楼推下摔死。后来在小说中,她被封为地后星。正是这件事促使黄飞虎叛离商朝,投奔了西岐。
虽然南宋的黄贵妃与这位虚构的黄妃毫无关联,但她的结局同样令人唏嘘。不同的是,黄妃死于暴君之手,而黄贵妃则是丧命于一个妒妇的毒手。
关于黄贵妃的出身,史料记载很少。从她最初入宫时只是宫女的身份来看,很可能并非出身显贵之家。乾道七年(1171年),宋孝宗的长子赵惇(即后来的宋光宗)被立为皇太子。令人意外的是,这位太子身边只有太子妃李凤娘一人。这并非因为赵惇不好女色,而是李凤娘性格泼辣善妒,而赵惇又是个出了名的妻管严,纳妾之事就这样被搁置了。
展开剩余73%作为储君,子嗣问题关系国本。但李凤娘只生了赵梃和赵扩两个儿子,其中赵梃还早逝。万一赵扩有个闪失,南宋皇室将面临继承危机。于是,在赵惇自己不敢纳妾的情况下,宋孝宗亲自做主,将宫女黄氏赐给太子。
与凶悍的李凤娘形成鲜明对比,黄氏不仅容貌出众,而且温柔体贴,很快就赢得了太子的宠爱。这自然招致了李凤娘的嫉恨,但当时她只是太子妃,还不敢轻举妄动,只能将怨恨深藏心底。
宋孝宗退位后,赵扩继位为光宗,李凤娘顺理成章成为皇后。此时备受宠爱的黄氏也被封为贵妃。表面上看,贵妃地位尊贵,仅次于皇后,但所有人都知道皇后对她恨之入骨。李凤娘掌权后,在后宫掀起了一场腥风血雨。
有一次,光宗在洗手时随口称赞一位宫女的手白皙秀美。就因这句话,当天下午他就收到了皇后送来的礼物——一个食盒里赫然盛着一双血淋淋的手。原来李凤娘听说后,立即命人砍下了那个宫女的双手。从未见过如此残忍场面的光宗,吓得病了好几天。
有了这个前车之鉴,光宗对黄贵妃格外小心保护。但越是如此,李凤娘的嫉恨就越深。终于,机会来了。一次光宗必须外出举行郊祭,按规定只能由皇后陪同。李凤娘借口留在宫中,等皇帝一出宫门,就立即派人杀害了黄贵妃。
在古代封建社会中,虽然不乏凶悍的后妃,但像吕雉、武则天这样的强势女性,也不敢在丈夫在世时就如此明目张胆地杀害情敌。她们通常采用诬陷的手段,或者等到丈夫去世后再清算旧账,从不会如此简单粗暴。
就在黄贵妃遇害的第二天,光宗祭天时突遇雷电交加、风云变色的异常天象,仪式被迫中断。心神不宁的光宗匆忙回宫,却听到了爱妃的噩耗。惊恐万状的他当场病倒,数日不起,后来甚至出现了精神问题。可悲的是,即便如此,懦弱的光宗仍不敢追究李凤娘的责任。
就这样,虽然贵为贵妃,深受皇帝宠爱,黄氏却落得如此悲惨的结局。由于李凤娘的凶残和宋光宗的懦弱,她的冤屈永远得不到昭雪,只能在史书中留下寥寥数笔,成为宫廷权力斗争中的又一个牺牲品。
发布于:天津市融正配资-股票怎么上杠杆-配资合作网-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