沙漠热浪中,钧达股份的技术团队正在阿曼苏哈尔自贸区调试设备,这座承载着9倍盈利增长期望的工厂,正成为中美贸易战中的“关税避风港”。2025年底,这里将产出首批高效光伏电池,直供北美市场。在中美贸易战阴影下,美国对中国光伏电池征收50%关税封锁了传统出口通道,而钧达的阿曼产能却巧妙规避了贸易壁垒。
今年一季度,该公司海外销售占比飙升至58%,而在2024年同期,这一数字仅为4.69%。这个惊人的转变背后,是光伏产业全球化竞争格局的重构。
01 贸易战火中的破局者,地缘博弈重塑行业规则
全球光伏产业正在地缘政治冲突中裂变。2025年,美国将中国光伏电池关税从25%提高到50%,直接封锁了中国本土及东南亚四国对美出口通道。贸易壁垒筑起高墙,传统光伏出口模式遭遇致命打击。这一背景下,产能布局成为企业生存关键。美国本土组件产能达45GW,但电池产能仅4GW,巨大缺口形成战略机遇。中东地区凭借其独特地缘优势,成为中国光伏企业的“新跳板”。阿曼成为钧达的战略支点:政治稳定、电价低廉(0.3元/度),且与多国签有自贸协定。钧达在阿曼投建10GW电池产能(一期5GW2025年底投产),成为中东首个中国电池厂,享受本土化溢价。
项目建成后,将成为钧达撬动北美市场的杠杆。中东各国加速能源转型,阿曼计划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20%。钧达产能同时覆盖中东本地及北美需求,形成“双重市场”屏障。
02 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,行业洗牌中的生存法则
国内政策环境正加速光伏行业洗牌。反内卷政策构建新门槛,工信部《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》强化能耗与技术门槛,抑制低效扩产。行业调整进入尾声,市场出现复苏信号。2025年2月,组件价格出现30个月以来首次上涨。3月,210R电池片价格环比上涨0.02元/W至0.32元/W,实现连续第四周上涨。钧达技术优势成为穿越周期的利器:TOPCon技术领先,2024年N型电池出货占比超90%,量产效率突破26.3%;成本控制能力,新一代“MoNo2”系列单瓦非硅成本降低30%;前沿技术储备,TBC中试线效率较主流N型电池提升1-1.5%,钙钛矿叠层实验室效率达31%。
与此同时,欧洲市场变局带来新机遇,2025年土耳其强制光伏项目配储比例达10%,储能需求爆发。欧洲电网改造迫在眉睫,高温导致用电负荷激增,对高循环寿命(>3000次)电池需求激增。钧达N型电池高转换效率(26.3%)和低温性能优势,完美适配储能场景。
03 产能出海的先行者,全球化布局构筑新壁垒
钧达的全球化战略正加速落地。海外产能布局呈现双核心架构:土耳其基地锁定欧洲市场,阿曼产能瞄准北美高价市场。2024年7月,钧达宣布在阿曼苏哈尔自贸区投建5GW高效电池生产基地,总投资2.8亿美元。项目充分利用自贸区政策优势:阿曼与西方主要国家签订长期自由贸易协定,苏哈尔自贸区提供进出口优惠。
阿曼项目的经济效益令人瞩目:盈利空间巨大,单瓦盈利或达0.2-0.3元/W(国内仅0.02-0.03元/W);订单保障充足,已获北美客户1-2GW采购意向;成本优势明显,中东电价优势+自贸区税收优惠2025年一季度,公司海外销售占比达到58.00%,相比2024年的23.85%实现跨越式提升。国际化战略成效显著,印度、土耳其、欧洲等主要海外市场市占率行业领先。为支撑全球化布局,钧达积极推进H股上市融资,计划将募集资金用于海外生产基地建设、技术研发和销售渠道拓展。2025年7月9日,公司已委任德勤为境外核数师,为港股上市铺路。
04 盈利拐点与风险博弈,资本市场的价值重估
钧达正站在业绩反转的关键节点。2025年一季度,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.75亿元,环比增长7.14%,归母净利润-1.06亿元,但亏损幅度环比显著收窄。销售毛利率提升至5.88%,环比提升3.12个百分点。这一改善主要源于2月下旬开始的电池片价格回升,以及海外高毛利业务占比提升。资本市场已开始价值重估。
钧达被市场视为 “地缘套利”标的:中美博弈下,其阿曼产能成为稀缺的“关税避风港”。若阿曼一期5GW产能2025年底顺利投产,并实现对美出货2GW,有望贡献利润4-6亿元,占机构预测净利润的50%以上。然而风险阴影同样不可忽视:股权质押危机,控股股东质押比例31%,股价若跌破39元或触发平仓(现价39.18元);地缘冲突风险,红海航运危机持续推高运费,若冲突升级,物流成本可能侵蚀5%-10%利润;技术迭代风险,若TBC/钙钛矿技术推进滞后,可能丧失领先地位。
05 未来之战,光伏新周期的领跑者
站在2025年年中时点,钧达股份的战略布局已超越单纯的光伏技术竞争,演变为全球产能布局能力的较量。公司本质成为“地缘套利者”,在中美博弈的夹缝中开辟第三条道路。行业复苏信号日益明确。随着2025年TOPCon扩产停滞,N型电池产能缺口显现,价格回升将拉动估值修复。钧达凭借44GW全N型电池产能(均为高效N型产能),占据有利位置。技术迭代仍是核心驱动力。钧达坚持“预研一代、测试一代、量产一代”的研发理念:量产TOPCon电池效率持续提升;TBC电池中试效率领先行业1-1.5%;钙钛矿叠层实验室效率达31%,储备未来技术。
光伏行业正经历从“成本领先”向“技术+区位”双重优势的竞争范式转变。钧达的全球化产能布局模式,特别是其在中东的战略落子,可能引领中国光伏企业第三波出海浪潮。随着港股上市推进,钧达有望获得国际化资本平台,进一步支持其全球产能布局。资本市场对其估值逻辑正在重构——从单纯的光伏电池制造商,转变为横跨多区域的能源解决方案供应商。钧达的阿曼工厂监控屏上,跳动着美国组件厂商的实时订单数据。沙漠中的这座工厂,已成为全球光伏贸易版图重构的微观见证。资本市场对钧达的估值分歧,聚焦在阿曼工厂能否如期投产。
全球光伏产业已进入“再全球化”时代。据中信建投数据,2024年底海外组件产能达200.8GW,而电池产能仅61.6GW,巨大的缺口成为中国电池企业的战略机遇。钧达股份的跨境布局,折射出中国光伏产业从“产品输出”向“产能输出”的历史性转变。
温馨提示:本文数据及信息截至2025年7月,其来源均来自互联网公开披露信息及最新市场评级报告,部分预测性内容基于公开研报及公司公告,市场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
#图文打卡计划#
融正配资-股票怎么上杠杆-配资合作网-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